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洪炳文清末民国初 1848 — 1924
东瓯词徵
1848-1924字博卿号楝园别署花信楼主人
瑞安人
光绪十六年岁贡
二十三年列名发起瑞安务农支会,任试验部长、在上海《农学报》发表《瑞安农事述》、《瑞安土产述》、《温州茶述》等文。
宣统元年余姚县学教谕
学识通博,尤擅南北戏曲,曾和著名词人柳亚子等人组织南社。
所著《警黄钟》、《后南柯》、《芙蓉孽》、《挞秦鞭》、《悬吞猿》、《秋海棠》等剧作盛称于世。
又对现代科学饶有兴趣,写有《电球游》、《空中飞行原理》等。
著作除戏曲作品36种外,尚有《瑞安乡土史谭》、《瑞安乡土地理教科书》、《瑞安杂事编年录》、《花信楼诗文稿》、《花信楼词存》、《过眼录》及《东瓯采风小乐府》等。
温州市志》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丘逢甲晚清 1864 — 1912
全台诗
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
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
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
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
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
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
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
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
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
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
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
兹以陈炎正编《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
〗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庄诗草》〖王国璠据《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
1980年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
〗(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广州中山大学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
〗、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
〗、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长沙岳麓书社出版。
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
〗,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词学图录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仲阏仓海
台湾苗栗县人
光绪十五年进士
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维基百科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晚号仓海君,一作沧海君清朝官员、诗人和教育家,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府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
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参与台湾民主国抗日运动,擅长诗文,有《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

生平

因父亲丘龙章受聘讲授汉文,丘逢甲同治三年(1864年)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后垄堡铜锣湾(今台湾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出生。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燕京赴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部虞衡司主事
丘逢甲无意在京师做官,以「亲老需侍」为由返台,受台湾望族,原籍漳州筱云吕氏(今称神冈吕家)礼聘讲授汉文。
其兄丘先甲也因办理乡勇团练、开垦土地等因素,举家迁往台中。
丘逢甲曾到台中「衡文书院」任主讲,后又于台南和嘉义举办新式学堂。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奉旨督办团练
次年,清军战败,李鸿章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呈文,反对割台。
条约生效后,丘逢甲倡立民主国,率绅民奉旗、玺及总统印,献于巡抚唐景崧,并声援义军反抗。
5月23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
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成立,年号“永清”,唐景崧出任总统刘永福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
唐景崧驻守台北丘逢甲奉命驻兵南崁策应。
5月29日,日军登台,进佔基隆,守军不敌。
6月4日总统唐景崧弃职,乘德商轮船逃往厦门
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便返回台中,携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
离台前有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传颂一时。
丘逢甲内渡唐山后,先后主讲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并与三弟树甲共同成立岭东同文学堂。
光绪三十年(1904年)广州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
三十二年(1906年)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三十四年(1908年),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
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当选议员,既而被推举为副议长。
丘逢甲积极支持姚雨平、邹鲁等人的反清革命活动。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广东宣布独立,推胡汉民都督
丘逢甲被选为代表,选举孙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丘逢甲因积劳成疾,请假南返。
2月25日,卒于广东镇平员山里门第,遗言「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出殡时,“执绋而哭者数千人”,有挽联曰:“忆当年,祸水滔天,空拼九死余生,双手难支新建国;病今日,大星坠地,只剩二三遗老,背面同哭将军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乙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
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
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
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钜子」、「天下健者」

负面评价

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后人颇有微词。
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 丘氏内渡之际,传闻其贪污,挟带十万两白银之巨额公款而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其贪污之事,迄今尚有争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昌眉清末近现代初
人物简介
沈昌眉字眉若号长公芦墟镇人,少年丧父。
清宣统二年,他与兄弟昌直发起建立分湖文社,同年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在《南社丛刻》上发表诗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田星六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9
词学图录
田星六1872-1959又名兴奎号晚秋居士
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
光绪十七年(1891)应童试,有"晚凉风卷洞庭"之句,深为督学江标所赏,数年后,贡入太学,补岁进士,在乡下教私塾六年,以品学兼优被选入常德西路师范,次年熊希龄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师范学院,与黄兴秋瑾、朱苓溪、王时泽、程潜、陈强等常相往来,与黄兴最善。
入中华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南社。
建国后任凤凰县人民政府委员,省文史馆馆员。
尝至柳亚子设宴款待,林伯渠陈叔通、朱早观、傅作义等陪座,周恩来亦往看望,柳亚子恳留共修《明史》,以北地天寒不适而归。
有《晚秋堂诗集》八卷、词八卷、文百余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去病清末至民国 1874 — 1933
词学图录
陈去病1874-1933字佩忍号巢南垂虹亭长
江苏吴县人
宣统元年(1909)高旭柳亚子创建南社。
参加讨袁、北伐。
1933年苏州出家,旋病逝。
有《浩歌堂诗钞》。
人物简介
陈去病一八七四—一九三三),字佩忍号巢南吴江人
早年积极主张变法,后参加同盟会,与柳亚子等组织南社。
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
工诗,其诗充溢悲愤国事之情。
编辑出版有《百尺楼丛书》。
人物简介
1874-1933.8吴江同里镇人
初名庆林字佩忍巢南伯儒别字病倩垂虹亭长、笔名有季子、南史氏、有伪血胤、勤补老人等。
柳亚子等先创南社,继而追随孙中山先生,曾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宣传主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等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旭清末民国初 1877年3月5日 — 1925年7月7日
人物简介
1877.3.5-1925.7.7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松江府金山县张堰镇(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中国近代诗人。
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
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创立南社。
卷入曹锟贿选事件使他晚年声名不保,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燮清末至现当代 1878 — 1958
词学图录
高燮1878-1958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
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
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
高天梅为叔侄。
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
南社名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
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
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
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亦善书。
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诗集》、《吹万楼词》、《谈诗国风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雨、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马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昌楹、叶尔恺、雪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
高燮集
1878-1958.7.23江苏省金山县张堰乡(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
名燮字时若吹万又号寒隐葩叟志攘黄天等。
室名吹万楼。
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又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
南社耆宿,主持商兑学会,任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富藏书、嗜古砚。
新中国成立后,将所藏捐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
著有《吹万楼诗集》、《吹万楼文集》、《吹万楼日记节钞》、《读诗札记》、《感旧漫录》、《望江南词》等20余种。
他于1958年7月23日上海逝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挽曰:“南社早蜚声,金山代英,笔摇清帝鼎,梦绕岳王坟;革命心肠热,攘夷思想新,遗诗千百首,一读一酸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曼殊清末民国初 1884 — 191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苏曼殊一八八四——一九一八原名玄瑛字子谷,后为僧,号曼殊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留学日本,漫游南洋各地。
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等文,曾任报刊编辑及学校教师
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参加南社。
诗悱恻芬芳,又以浅近文言作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碎簪记》等,并翻译拜伦、雨果等人作品。
有《苏曼殊全集》。
词学图录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法号曼殊
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
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
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革命团体青年会、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翻译,不久于惠州出家为僧。
墓在西泠桥南堍、孤山北麓。
刘大白诗云:"残阳影里吊诗魂,塔表摩挲有阙文
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
"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擅诗、小说。
南社重要成员。
有小说《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6种,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曲折动人,对 "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较大影响。
有《苏曼殊全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俞锷清末至民国 1886 — 1936
词学图录
俞锷1887-1938字剑华号一粟太仓人
南社社员、同盟会员。
留学日本,归国后与柳亚子等创立南社,为南社"四剑"之一。
曾任福建省立图书馆馆长。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一再拒绝南京政府的任命,隐居不出。
有《娄东俞剑华诗词选》、《翩鸿记传奇》等。
人物简介
俞锷 (1886-1936) 江苏太仓人,世居城厢镇南牌楼街西。
原名侧字剑华一粟,笔名人、建华、老剑懒残江东老虬、太仓一剑、高阳的酒徒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怀琛清末至民国 1886 — 1938
人物简介
1886-1938年原名有忭字季仁;后名怀琛字寄尘
安徽泾县人
30年代寓亚尔培步高里(今陕西南路287弄)。
自幼习诗,厌科举。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游学上海,后任《神州日报》编辑。
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南社。
柳亚子共主《警报》、《太平洋报》笔政,并相交相知,义结金兰。
民国5年(1916年)辞京奉铁路科员职,执教沪上大学,兼卖文为生。
民国21年,被聘为上海市通志馆编纂
早晚伏案,十分勤苦。
其时,搜集整理一批上海地方史志珍贵资料并予初步研究,卓有贡献。
抗战爆发,通志馆暂时解散。
面对时局,忧国忧民,逝于胃疾。
其对新旧体诗歌和儿童诗歌均有成就,所评“宋诗如西洋油画,善刻划;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写意”,被学术界视为公论。
著有《大江集》、《新诗概说》、《中国文学史概要》、《国学概论》、《南社始末》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汀鹭清末至民国 1884 — 1943
词学图录
胡汀鹭1884—1943名振号闇公晚号大浊道人
无锡人
工画,钱松岩杨建侯陆俨少皆出其门下。
擅倚声,有自编题画诗词《汀鹭画缀》,柳亚子为之序。
殁后,其门人许瘦峰编其遗文诗词集《闹红精舍遗稿》传世。
精鉴古,富收藏,其藏有无锡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书《金缕曲》墨迹扇面,即与吴汉槎两阕,1924年柳亚子曾作《题顾梁汾吴汉槎金缕曲,为胡汀鹭赋》,后胡汀鹭又托谢玉岑转请夏承焘题,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中有《胡汀鹭画家藏顾梁汾书寄吴汉槎金缕曲词,谢玉岑嘱题》。
毛泽东秘书家英亦藏有顾贞观书写的金缕曲扇面,顾贞观生前曾多次书写金缕曲,以赠友人。
  胡汀鹭与词人谢玉岑友善,二十年代同客沪上,多有唱和。
谢玉岑早逝,胡挽联云:"神伤易感,骨瘦难支,世上已无特健药;深巷斜阳,小楼重幕,我来正是落花时。
"抗战时,汀鹭蓄须明志。
病逝后谢玉岑岳丈钱名山挽联云:"小别遽千年,心性相孚,下走能无知己感;天才超一代,丹青余事,先生竟以画人传。"
人物简介
胡汀鹭1884—1943),名振字汀鹭一字瘖蝉瘖公晚号大浊道人无锡南门外薛家弄人。
自刻题画诗词为《胡汀鹭题画诗词集》。
过世后有许瘦峰等人搜集整理了《闹红精舍遗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庞树柏清末民国初 1884 — 1916
词学图录
庞树柏(1884-1916) 字檗子号芑庵龙禅居士
江苏常熟人
黄人组织三千剑气文社,加入同盟会。
清宣统元年(1909)陈去病柳弃疾组织成立南社,参加苏州首次雅集,被推为社刊词选编辑,与同里孙景贤号"虞山双璧"。
殁年仅三十二。
其诗清远多秀语。
词见赏于朱孝臧,取径南宋
有《玉琤琮馆词》,为彊村删定。
殁后,同社王蕴章等汇刊为《庞檗子遗集》。
人物简介
庞树柏一八八四—一九一六),字檗子号芑庵绮庵别署龙禅居士剑门病侠常熟人
同盟会会员,南社发起人之一,《南社丛刊》词部编辑,并任《国粹学报》编辑。
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国文学讲席,参与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并策动常熟响应。
文秀丽,尤工填词。
有《龙禅室诗》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傅熊湘清末民国初 1882 — 1930
人物简介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
湖南醴陵北乡山人
幼随父就读。
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德襄。
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
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
宣统二年(1910)苏州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
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
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
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
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
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
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
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
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
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